即使是在山东省内,威海也只能算是体量相对较小、人口较少的城市,但是近年来威海体育产业结合自身优势在壮大本体产业的同时,巧做加法,促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仅成功打开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也为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作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统计局在今年下半年联合发布的《2017年山东省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公告》,去年威海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216.50亿元,增加值为50.87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1.45%,这个比重和体量不仅超过了山东省内多个更大规模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表现也非常抢眼。
“体育+”的文章究竟该如何做?在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威海非常注重结合自身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等优势资源,加大体育产业与康养、旅游、医疗、经贸、会展等产业形态的融合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扩充和完善体育产业的内涵。
依托市域内多处优良的温泉资源,威海组织召开温泉产业专家研讨会,共谋体育产业和温泉产业融合发展之道,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体育+温泉养生的新模式,仅9处温泉企业每年即可提供体育服务产值约2亿元。在威海市体育局的积极推动下,山东省铁人三项训练基地成功落户汤泊温泉,铁人三项国家队、山东省队、山东省游泳队先后入驻开展长期训练,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9月中旬,“汤泊温泉杯”2018年中国威海国际太极温泉康养大会在威海文登汤泊温泉举行,来自美、法、澳、日、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28支代表队共340名运动员深度体验和共享了太极的魅力、温泉的乐趣、中医的底蕴、威海的热情。
依托丰富多彩的品牌赛事资源,“体育+旅游”的文章更是独具威海特色。威海自2008年起已经连续11年举办铁人三项赛,品牌效益日益彰显。为方便广大群众参与铁人三项运动,进一步做大铁人三项市场,威海特意沿半月湾铁人三项专用赛场自行车赛道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并依托赛道申请了3A级半月湾风景区、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促成了铁人三项特色旅游。铁三、帆船、路跑、沙排、山地自行车、登山……以威海铁三赛及其衍生赛事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赛事,在不同时节,以不同的内容和特色,为体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依托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鱼类资源,威海通过打造精品钓鱼赛事,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和钓鱼爱好者,“体育+旅游”已成为钓鱼产业的成功模式。多年来,威海积极为市级钓鱼协会、各类钓鱼俱乐部发展创造便利条件,已成功发展了20多个钓鱼俱乐部、30多万钓鱼爱好者,并通过举办赛事、与旅行社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外地游客参与,仅每年参加休闲钓鱼的游客就超过320万人次,在大幅扩张全民健身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宣传了威海钓具品牌、带动了钓具销售,年均实现经济效益超百亿元,并先后获得“中国钓具之都”“中国休闲渔业之都”“中国钓鱼名城”“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等称号。
因地制宜,融合发展,威海市体育产业在实践中做好体育的加法,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海洋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夯实主体产业基础、完善和拓展产业链条,非常好地发挥了体育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