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体育局围绕“打造时尚运动的引领地、高端赛事的举办地、时尚体育组织的隆起地、时尚体育人才的聚集地、时尚体育产业的兴盛地、时尚体育文化的繁荣地”的攻坚目标,着力培树平台思维,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强化法治建设做好基础保障,统筹提高青岛体育事业发展综合效率,各项攻坚任务均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举办国家级以上各类赛事活动48项,市级大型全民健身活动100余项,区(市)级活动300余项,社区级活动1000余项,直接参与群众近480万人次,社会资本直接投入全民健身和赛事活动突破2亿元。
建平台,加速体育全要素资源整合
瞄准优势方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搭建各类合作发展平台,加快形成各方要素的整合互动,努力构建新兴体育产业发展集群。
一是建立城市间合作发展平台,加强优质资源合作交流。与深圳市有关部门签署《青岛深圳两市体育发展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学习借鉴有益经验,直接引进优质资源,着力推动我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帆船振兴和足球振兴等跨越发展。主导深圳、大连、厦门、青岛和宁波五个计划单列市在青召开“时尚体育工作交流研讨会”,并成立“时尚体育城市战略联盟”,搭建起同位城市体育工作深度交流合作发展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政策互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搭建新兴城际、政企一体化发展平台,与潍坊签订《帆船运动交流合作备忘录》,探索省际城市间文、旅、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新路径。
二是建立企业部门间协作发展平台,发展壮大优势体育产业项目。建立市足球振兴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协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鼓励青岛港集团、青岛啤酒集团等社会资本投资足球产业,以职业足球为突破口,共同推动青岛足球事业改革发展。目前,青岛黄海青港队27轮共积51分暂列第一,冲超形势良好。联合蓝谷管理局、港中旅就“青岛蓝谷国际帆船中心”项目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加速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帆船向即墨港中旅东扩和相关基层设施配套建设。着力突破体育资源“交易难、合作难、发展难、规模难”瓶颈,与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正式签约,打造国内首个体育资源及IP交易平台,启动新型体育融资渠道。
三是搭建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平台,推动体育运动全面发展。协调青岛港,建成启用首个“市办实事”项目——青岛邮轮母港运动公园;依照《青岛市社会力量承担竞技体育任务实施办法》,实现马术、高尔夫球、棒球、攀岩项目由社会体育组织组建市运动队;联合中联建业集团、全时健康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中联“亿基金”行动和“送运动 送健康”活动,过亿元体育资本已惠及岛城市民近10万人;联合青岛国瑞体育积极开展社会足球普及运动,开办草根足球教练培训班,有力形成了各区市、部门及社会组织联动、同频共振的时尚体育攻势。
图为10月24日-27日,在青岛浮山湾举行的2019年ICF首届世界桨板锦标赛
找市场,激活青岛体育产业内生动力
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双招双引”,坚持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产业化步伐,推动体育经济蓬勃发展,体育竞赛全面开花,体育市场更加活跃。
一是完善“政府引导、社团运营、企业赞助”模式,推进社会化办赛。以体彩公益金为杠杆,全市体育赛事融资超过1亿元,各类特色本土品牌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2019海尔·青岛马拉松、第五届王者荣耀高校联赛全国总决赛、中国-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马拉松、第三届中国企业24小时精英挑战赛上山下海双向赛等赛事活动市场化程度初具规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历时7个月,设置50个项目的青岛第五届“银盛泰”杯体育大会成功尝试了市场化运作模式融资120万元,参与人数将超过10万人;总赞助超600万元的第四届“远东杯”帆船队在先后造访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日本富山后重返青岛。
二是加强项目招商和赛事招引力度,助推高端体育产业发展。成立精准招商工作专班,加快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落户青岛步伐,推动双星好莱坞国际赛车文体公园尽快落地;加快推进莱西国际人造冲浪基地、即墨海尔水上运动嘉年华、即墨温泉田横运动休闲小镇、青岛市体育医疗卫生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国际赛事,举办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中澳国际男篮对抗赛、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际象棋团体赛等国际赛事,全力申办2023亚洲杯足球赛,对接引入世界智力运动会,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繁荣发展。
三是完善引才政策,大力引进发展亟需人才。做细做实人才流动政策,通过人才引进、返聘、顾问等形式解决高水平教练员急缺和弱项突破问题。聘请原中国青少年队、福建CBA队教练方肃执教青岛篮球,积极协商推动引进潍坊高密体校国家级教练孙娜娜来我市执教体操,前山东省滑板队主教练李津春执教青岛滑板队;加快推动各职业俱乐部股份制改革,优化企业环境,拓展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完善市场化的人才选用和转会制度,充分释放人力资源的活力。
强法治,练好公共体育服务保障基本功
增强法治意识,推进依法行政,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公共体育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抓问题立行立改。畅通民情表达和疏通渠道,对市民普遍关切的体育民生问题及时予以回复或解决。研究落实局属校园场地对市民开放措施,方便市民就近健身。分类公布市区两级所有公益性健身场地,健身月免费开放健身场地超过500处。针对青岛潜水行业乱象,在回应社会关注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区市,集中采取了下发监管工作的通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对违规经营主体的处罚力度、落实俱乐部监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协调放权海域使用、研究出台所有高危行业管理意见七项应对措施,8-9月,相关体育行业市场运行有序,实现零投诉。
二是抓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全市竞技体育发展政策机制,论证修订了《青岛市体育局教练员管理暂行规定》,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积极推进出台《青岛市关于推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2022)》相关工作;经市政府73次常务会通过,近日将出台《青岛市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扶持奖励办法(2019-2021)》,明确对足球、篮球和羽毛球等职业俱乐部扶持奖励政策标准;组织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口岸办、青岛海事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20余部门、区市和单位召开“帆船之都”品牌发展座谈会,研究出台《青岛市帆船事业和“帆船之都”品牌发展十年规划(2019—2028)》和《青岛市运动帆船器材认证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
三是抓执法队伍建设。为提高重点领域执法运行效能,提升专业化执法水平,补齐执法人员不足短板,制定《青岛市体育局机关人员执法培训考核方案》,组织集中学习和线上培训,全局机关50岁以下公务人员统一参加执法考试,合格人员一律充实到一线执法队伍。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