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张蕾,在18岁时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在十多年后,会站在人生的另一个舞台上,以一名企业家的身份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创业故事。
张蕾来自淮安,从4岁开始学习游泳,10岁时被选拔到江苏花样游泳队,成为了一名专业运动员。从事花样游泳13年,张蕾拿了不少冠军,早早登上了运动生涯的巅峰,18岁成为世界冠军。2003年,20岁的张蕾退役了,用她自己的话总结,作为运动员的生涯算是圆满。之后,她短期担任过花样游泳教练,培养输送了不少后备人才,2006年正式离开运动队。
离开了运动队,张蕾突然迷茫了,十来年的运动生涯,她的生活中除了游泳什么都没有,日子固然过得充实,但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她还能做什么?迷茫、无助、害怕……种种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理落差,一度将她压得喘不上气。但人总要活下去,总要向前走,张蕾调整情绪,放下昨天的荣耀,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战斗”,既然她会游泳,何不就用游泳做一点事,比如游泳培训——下了决心之后,张蕾鼓起干劲,立即行动,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A4纸打印出一张张小广告一样的教学传单,挨个投递到小区的信箱里。
这固然是个笨方法,但在当时的张蕾看来,也没有别的选择。但没想到的是,她真的接到了想要学游泳的电话,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达成约定,张蕾依靠第一笔“学费”赚了400元。她用这400元把传单换成名片,去各大超市停车场散发,期待找到更多的客户。就这样,张蕾靠着原始的推销手段和自己的专业能力,一点点积累自己的信用和人脉,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地“活”了下来。兜兜转转到了2012年,张蕾承接了梅村高级中学游泳馆,她从散发小广告,成长为学校体育场馆的委托运营管理者,张蕾意识到,她真正的转型之路开始了。
时逢国务院下达46号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张蕾也遇上了这个好时机,2014年底,她成立的公司成为首家入驻智慧体育产业园的企业。但光鲜背后,只有张蕾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辛苦,虽然成立了公司,但她对于互联网、物联网、资本等基本的商业概念都一知半解。出门谈生意时被问及公司的运作模式,她也只能背书式的介绍,不时被问到满脸通红,而聊起智慧体育等新兴话题,也常常一问三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的张蕾由衷感叹。她知道,自己不能甘于现状,就像运动员需要不停练习才能不被淘汰一样,在人生之路上,她也必须勇往直前。
她一边努力读书学习,一边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摸爬滚打,张蕾告诉自己,必须让公司“活”下来,用自己的成长给更多退役运动员希望。
努力总有收获,张蕾作为董事长,带领无锡海韵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不断成长,由传统企业转型为体育科技类企业,再上升到平台化运营公司,现在已承接综合性体育场馆10家,室内总面积超过3万平米,年接纳锻炼人员过10万人次,培训青少年10000余人。
张蕾成功了,但她没有忘记来时路,她想帮助更多运动员找到自己的舞台。为此,她又成立了全国首家、江苏唯一的退役运动员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成功帮助15位退役运动员创业,这些退役运动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开了工作室、公司。张蕾的孵化基地在多维度帮助他们共同成长,让他们在自己人生新的舞台上,尽展光芒。
图片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