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杯决赛首回合战成1比1后,将所有悬念压缩到最后一个90分钟。不过基于客场进球占优规则的基础,两队在战略方面的选择空间已经不大,尤其是国安,唯有进球才可能获胜。在这种背景下,国安与鲁能在战术上的看点也不尽相同。
国安要赢鲁能不容易,甚至攻破鲁能的球门都十分困难,即便不讨论今年中超联赛首轮的那场0比3,当联赛状态正佳的国安在第16轮对阵鲁能时也是凭借一粒任意球机会得分,加上上一场巴坎布的点球,三场比赛没有一个运动战得分。翻看国安今年的战绩表,只有鲁能做到了这点。
国安虽然更多的时候占据场上主动,但绝对机会并非是遥遥领先,甚至在防守端的表现比稳扎稳打的鲁能要狼狈。传控更好的一方却不能赢下比赛,现在已经成足球比赛的常见现象。从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的一组数据便不难看出如今足球发展的趋势,比赛由控球率更高的一方赢得胜利的比率在最近三届世界杯分别为:48.4%、63%、53.1%。比赛由传球成功率更高一方赢得胜利的比率依次是:54.8%、59.3%、51.6%。
其实施密特刚到国安连斩恒大等球队打出四连胜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华丽的传控,不遗余力的前场逼抢才是取胜之匙。不过也正是在主场遇到同样能拼善抢的鲁能后,一场平局让那一波连胜终止。那场比赛之后,施密特头顶光环逐渐褪去,国安上赛季最后10轮只有两场胜利,输掉了6场比赛。
本赛季中期,当重拾传控打法,高举进攻大旗的国安遇到鲁能时,依然未能取得一场胜利。如果说那次交手有王大雷神勇发挥的客观原因,那么当镇守球门的人变成韩镕泽时,国安队击中过门框,错失过单刀,便不能简单解释为意外因素。
抢也不行,传也不赢,在人员使用上的出奇也未能制胜,鲁能似乎是施密特一个难解的谜。当然,这不等于施密特就一定会在次回合较量中束手无策,毕竟“事不过三”也好,“量变到质变”也罢,在概率层面多少都有其道理。一味地逼抢和一味地传控都不行,二者会不会有一个“科学分配”的比率?出奇制胜并不一定就等于在人员位置上的“乾坤大挪移”,在某段时间和空间内是否会出现让对手措手不及的安排?韦世豪和索里亚诺是否应该得到机会?这些称得上是对国安主帅本赛季的终极考验。
鲁能在战术的空间更大,但完全没有必要改变。事实上李霄鹏在与施密特的几场较量中,一直是以不变应万变,即便在整个2018赛季,鲁能出现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也很少见。不用技战术专家,一般观众也能清楚地判断出鲁能的大体战术思路。但这不等于李霄鹏战术思想简单,事实上,能够在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坚决地进行改造升级,能够化繁为简,这本身就是杰出的工作。
鲁能在战术上没有大变化,但李霄鹏对于球队的“小动作”却不断。比如上一场对阵国安时,让王彤出现在后腰位置,不断对国安中场中枢进行限制,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半场换上的刘洋和周海滨,更是险些就左右了比赛最终结果。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李霄鹏赛前就说要在客场争取积极的结果,比赛开始后鲁能果真率先发起攻势,同时将比赛在一开始就带入高强度快节奏的对抗,多少有些让人意外。这位本土主帅的虚虚实实,在战术上的灵活机动让人印象深刻。本场会再祭出哪些“小妙招”,应该值得期待。
足协杯第二回合决战,国安势必要攻,悬念在于何时攻,怎么攻。鲁能未必就会死守,是伺机而动寻找提前终结比赛悬念的机会,还是选择与对手鏖战到最后一刻筋疲力尽,同样充满悬念。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