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仍为整个社会所关注。
据报道,新学期,安徽、湖北等多个省市区出台新政,要求中小学校确保学生每天1至2小时的体育锻炼。
在健康中国建设大背景下,体育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开齐开足体育课,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大事,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不可让体育课变成体育展示课。
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体育是“少年强”“体育强”不可或缺的基石型支撑。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每天一节体育课成为很多学校的“标配”。但有的课是上了,但质量却无从保证。“小胖墩”“豆芽菜”,以及近视眼等现象仍比较突出。有的学校迟迟不敢开展单杠、跳马、跨栏等项目,体育课堂上缩手缩脚,锻炼效果也付之阙如。而重文化学习、轻体育锻炼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养成运动习惯,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对于青少年体育这项关系民族未来的重要工程,必须从“新”认识。
上好体育课,不能仅满足课表上的体育课,还需“软硬件”配套跟进。比如首先要牢固树立体育教育新理念。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其次要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让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同时,学校、家庭、社会要多管齐下,帮助青少年掌握更多运动技能,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