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某地一位老人在双杠上健身时体力不支、面部着地惨摔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虽然评论区同情者居多,但调侃恶搞、说风凉话的同样不少。
在很多人眼中,像双杠、单杠这些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锻炼器械,早已不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群的“菜”了,如果不知轻重一味硬上,那么也只能自找苦吃。在他们看来,健身项目有着鲜明的年龄划分,有些注定不再是中老年人可以参与的了。
说实话,在笔者刚看到那位老人悲惨地摔下双杠时,第一反应也是——这不是你该玩的项目啊!不难想象,老人的亲人也一定会这样抱怨他。然而,细细想来,如果只是责怪这位老人不知深浅选择了不该玩的项目,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太简单化了呢?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六七十岁年纪在单杠、双杠上玩得呼呼生风的人大有人在,有时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未必能比得上。如果简单地认为老年人不能玩双杠,那么我们又如何面对这些人?
其实在笔者单位附近的天坛公园,只要愿意,每天都能找到大批这样上了年纪,却仍能在各种健身路径上开了挂似的玩耍的老人,他们可以在单杠、双杠上自如旋转、上下翻飞,劈叉、俯卧撑、大回环等技能更是再普通不过了。而踢毽、抖空竹、打太极,各种各样的健身方式让人眼花缭乱。这些老人不仅让天坛公园成为享誉京城的健身乐园,也让自己成为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眼中一道风景线,充满了欢乐幸福的生活气息。
不单单在北京,在全国很多地方,年龄从来没有成为体育健身的绝对限制,在科学方法指导、常年坚持习练的前提下,大多普通人玩的项目都有很长的生命力。当然,这也绝不是说,中老年人健身可以没有限制,事实上,正确认识自身、正确了解项目,是能否安全健身、能否收到锻炼效果最关键的前提,不过这些仍只是科学健身的问题。
回到文首提到的那位老人身上,其实问题也不是出在他该不该玩上,而是他在外界干扰下乱了方寸、坏了节奏,加上可能并不是常年坚持锻炼,手臂力量不够,力不从心的状况下失去控制而酿成事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故,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年龄段。实际上从画面看,倘若老人能够不逞强,其实他完全有能力在双杠上玩几下的,但现在一些年轻人实际上却未必有他这两下子。
最后,还是想提个醒,健身中切莫逞强。说起健身中的人身安全,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科学方法、外部条件等客观因素,很少会想到人的心理这个主观方面。实际上,健身过程中由于“争强好胜”,我们往往会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当心力不能统一时,往往就是事故发生的那一刻。所以对于健身者、尤其是中老年健身者来说,无论进行什么锻炼方式,一定不能勉强,要留足富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