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难度在于剧本创作,我们的团队为了完成好剧本,至少进行了两年前期采访,积累了足以撰写五部电影剧本的素材,现在还在认真甄选。”上周在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参加电影《中国女排》启动仪式的国内知名导演陈可辛如是说。即便贵为陈可辛这样的一流导演,在指导《中国女排》《李娜传》等体育题材类型时仍面临不小挑战,而这也是目前国内体育题材影视作品面临的普遍状况。
按理说,体育因为竞争激烈、冲突感强、自带流量等特点,应该是影视行业的宠儿,《洛奇》《百万美元宝贝》《弱点》等“奥斯卡级别体育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前些年宝莱坞出品的《摔跤吧!爸爸》更是让摔跤这样的小众运动项目进入了大众视野,在全球范围内都“大火”了一把。但在我国,近些年一直鲜有优秀体育题材影视作品。
同样是在电影《中国女排》启动仪式上,前中国女排主帅陈忠和对记者说,印象深刻的国内体育题材影片就是《女篮五号》《沙鸥》,其他真不太多。而《女篮五号》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末,《沙鸥》也是近40年前的作品,如此长时间优秀国产体育影视作品的缺位,不由让人发问:体育电影难在哪儿?
陈可辛提到的剧本创作的难度,其实反映的是体育题材电影较之其他类型的电影,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一传、二传、背飞、短平快,这些排球专业术语可能不少人都听过,但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而剧本创作者大都不具备专业体育知识和储备,自然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加之近些年国内电影市场追求快速发展、跨越发展,与其选择各方面投入成本高,产出前景又不明朗的题材,还不如做其他“更安全”的选择。
想要拍出真实、可信的体育题材电影,一定要选择与该项目运动员近似的演员。《摔跤吧!爸爸》中,男主演阿米尔·汗为了让身形接近不同年龄段的摔跤运动员,几次增重、减肥。陈可辛也曾介绍,《李娜传》的女主演已经进行了两年的网球训练。但《中国女排》的选角肯定比《摔跤吧!爸爸》《李娜传》更难——肌肉、球技可以磨炼,但身高无法改变,这同样也是体育题材电影必须克服的难题之一。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出体育中超越竞技本身的生活的本质、人性的本源。《洛奇》《百万美元宝贝》当然是优秀的体育题材电影,但更是社会电影、人性电影,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只是以体育的外衣传递普世的情怀和价值观,也因此能得到包括从奥斯卡评委到普通大众的一致好评。我国近一段时间的体育题材电影,大都是就体育论体育,很少涉及体育的多元功能、多元价值,但这却是我国体育影视发展,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过程中必经之路。
希望以《中国女排》《李娜传》为代表的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更希望体育题材可以得到投资方、市场、观众的青睐,就此开启体育题材电影的新时代,为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为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