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羽毛球走向辉煌的奠基人,王文教被授予“人民楷模”称号,是对他几十年来心怀祖国、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我回国后与当时的全国冠军交手,打了他个15比0、15比6。”王文教对采访他的新华社记者说。差距如此悬殊,深深震撼了他,这促使当时年仅20岁的他下定决心离开印尼,回到祖国,为振兴祖国的羽毛球事业贡献力量。
1954年,王文教与搭档陈福寿等华侨青年一起,踏上了归国的旅程。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王文教的命运,也让中国羽毛球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春天。
回国之后,国家体委以王文教、陈福寿等为主,在中央体育学院成立羽毛球班,王文教担任教练和队长。训练设施不足和物资严重匮乏,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真实状况。“回来的时候需要粮票,没有粮票买不到东西。后来我妈妈知道我出现了浮肿,就寄了好多吃的给我。”王文教回忆说。
王文教资料图
王文教在过去50多年的奋斗岁月里,始终兢兢业业、无私忘我,始终心怀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坚定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始终对事业无怨无悔、忠诚执着。王文教在任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期间,中国羽毛球队获得了1982、1986、1988、1990年汤姆斯杯团体赛冠军,培养出56个世界单项冠军。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情怀和担当。王文教炽热的爱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新中国羽毛球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学习。
新时代的中国体育,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代,有最澎湃的发展动力,有最宽广的发展平台。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要珍惜当下优越的物质和生活条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图强,刻苦训练,争做奋斗者,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赢得更大荣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