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形这么瘦,看起来也不像是搞体育的。”不久前,与几位朋友相聚闲聊的场面,我竟一时语塞。这不禁使我想起刚入行体育记者时,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总会被问及“你是体院毕业的啊,那你练什么竞技项目的?”
我想说的是,搞体育和体育工作者,是两码事,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要你热爱体育,对体育行业有一份热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5月的上海,逐渐进入了体育赛事密集期,尤其是贯穿全年的城市业余联赛全民健身活动。作为一名中国体育报上海驻站记者,我能够常常出现在诸多赛场的现场进行报道,有时候一些活动平淡无奇,需要观察场内外的形势,寻找一些与众不同的亮点。
这些参赛者身上展现出的亮点,往往能够触及人心,使人由衷感慨。近期参加的数个活动中,恰恰遇到了一些有故事的人。在上海市乒乓球精英团体赛的赛场上,年仅11岁的小球员瘦弱且矮小,是全场最小的参赛球员,挑战比他大很多的优秀选手,不出意外,吞下一场失利在所难免。过程却堪称精彩,小球员敢打敢拼,就连场下板凳席上的对手最终都起立为他鼓掌。
在斯巴达勇士赛的障碍前,有些人手磨起泡后选择了放弃,而一些小勇士用自己的勇敢和坚韧给予了家长力量,上演父母与孩子相互陪伴与成长的温情瞬间。“妈妈我没有放弃,虽然累,但是我觉得只要坚持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39岁的赵颖被深深触动,“是孩子改变了我!看到小家伙那种毫无畏惧的状态,身为母亲的我又怎么能够畏缩呢?”
当看着59岁的老大爷从天津赶来上海体院,站在业余田径赛的赛道上,旁边都是年轻力壮的选手时,会不会觉得他“不自量力”?可是随着发令枪响,老大爷以第二名冲线,他拿着话筒说,“我热爱田径,愿将田径进行到底……”那一刻,我能做的唯有致敬。
小选手的倔强、亲子间的暖心、老大爷的勇敢追风,无不说明体育是有力量的,有温度的。我从小就很喜欢体育,更懂得体育在生活中所给我的支撑,这也是我选择做体育记者的缘由。
顶级的体育设施场馆、风景秀丽的45公里滨江步道,每年上海都举办近万场的全民健身赛事,在这诸多的不同类型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个爱好体育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体育带给不同人群的幸福和收获。
说实话,我很羡慕这种全民健身氛围,更庆幸自己身处在这股火热潮流中。前文开头讲到的那段对话,其中有一位朋友说,他中学读书那会关注体育的途径就是看《中国体育报》,我很有感触。未来我希望能做到妙笔生花,续写幸福体育故事,因为我有自己的舞台。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